【新华社讯】陈佐湟:民营乐团避免了与音乐无关的烦恼

【发布日期:2014-05-24】

 

【新华社讯】陈佐湟:民营乐团避免了与音乐无关的烦恼
  新华社香港5月15日电(记者牛琪) 历经4个国家8个乐团的总监职位,这却是陈佐湟指挥生涯里首次率领一家中国民营乐团站上香港大会堂的舞台——碧塔海之晨、G大调钢琴协奏曲、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贵阳交响乐团给听众带来的,除了精彩演出,还有更多的“没想到”。
  尽管成立仅仅5年、团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陈佐湟却毫不吝惜表达对这个乐团的喜爱——“最有活力、最向上。而且,民营可以避免许多与音乐没有关系的烦恼”。
  “艺术家求之不得的,是能有好的环境进行艺术追求和创作。”陈佐湟说,这个乐团的小环境就很好,它可以创造出朝气和追求。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由独家企业注资的职业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成立于2009年。贵阳市委、市政府提供音乐厅等场地,同时每年注资300万元人民币,贵阳星力百货集团则每年向乐团投入2000万元左右资金,其董事长黄志明同时担任乐团团长。
  “不能用企业管理的产出比来考量交响乐团,办乐团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爱好音乐的黄志明说,企业管理靠效益和业绩,而乐团的管理是看不到的,“对音乐家们既要严格管理,也要有人性化的服务,让他们感到开心,并得到各方面的尊重。”
正因如此,贵阳交响乐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从业者。据介绍,乐团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外籍团员约占29%。最让陈佐湟开心的是,这个国际化乐团越来越有一种无言的默契和共识,而且只要在艺术上有要求,他们从来都不会拒绝。
  “排练中只要有人进步了,其他人会用脚轻轻在地上擦一擦,表示给你鼓掌,一听到这种声音,所有人心里都暖洋洋的。”陈佐湟说。
  作为中国著名的指挥家,陈佐湟选择接受民营乐团邀请来到贵阳的原因,也在于这种对艺术和音乐的激情:“音乐家一辈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把心里感触最深的音乐奉献给听众。而被别人喜欢和理解,这是钱买不来的愉快。在这个乐团我觉得有这个可能。”
  和国有乐团需要用音乐来做活动不同,“光有音乐活动而没有音乐本身”给音乐家带来的痛苦,在民营乐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消解,音乐的位置也得以摆正。
  在贵阳交响乐团,陈佐湟将自己在1996年引入中国的演出季概念进一步发扬,现在每年乐团将演出35到39套音乐会,这也意味着演出季的每个周六,贵阳大剧院音乐厅都将上演一套新曲目。
  努力得到的回馈正面和积极。每次出外巡演,陈佐湟和黄志明听到最多的评价,都是那句“没想到”——对一个如此年轻的乐团能做到这种程度,大家都觉得很吃惊。
  而这个过程中,让陈佐湟尤其看重的,却不是企业的资金支持:“他们对艺术家的信任和全心全意的支持,才真的很难得。”
  实际上,这种支持也培养起越来越多的听众。“一个乐团如果周围没有好的听众,是不可能好的。一定得有吹毛求疵、品头论足的人,这个乐团才会有希望。”陈佐湟说,在贵阳,听众都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乐团,而这个乐团的进步速度和精神面貌,其实也代表了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